低碳能效常見問題
1.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在碳排放量大幅下降的基礎上,通過生態匯碳、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措施抵消碳排放,最終實現“零排放”。
2.為什么提出碳中和?
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影響日漸深重(我國升溫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氣候變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
氣候變化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排放造成的,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排放國,占全球排放26%左右。
3.如何實現碳中和?
作為企業,可以分四個步驟來實現:
一、選擇基準年,準確完整核算該年度的各類溫室氣體排放量。
二、分析每一類排放源,確定適宜的減排方案與成本,制定減排措施和抵消措施,視需求制定中長期的碳中和目標。
三、每年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減排量,以監控實現情況。
四、一般情況,企業須動員價值鏈各相關的共同參與,并采用通過購買抵消排放的手段才能達到完全的碳中和。
4.實施碳中和戰略的作用?
企業盡早制定和實施碳中和戰略,有利于在“碳中和”明確成為長期國家戰略時下搶占市場有利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5.企業實施碳中和戰略的措施有哪些?
全面核算溫室氣體排放,包括范圍一、二、三的排放。制定長期氣候政策
通過綠色電力交易、購買綠證等方式,全面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通過投資新技術,采用能源管理體系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動供應鏈企業披露碳排放相關數據,設立碳減排目標以及實施碳中和行動。
6.碳中和適用什么行業?
一、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中定義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組織屬于國家級高排放企業。
二、各省市定義省市級高排放企業的排放量為3000-5000噸二氧化碳當量。
三、除高排放企業外,電力、有色金屬、能源、水泥、造紙、紡織、設備制造、建材、化工、航空、集成電路、食品、鋼鐵、陶瓷、養殖等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較高,也適用于碳中和,直至零碳。
7. ISO14064溫室氣體審定/核查周期是多久?
一般來說14064的審定周期在1~2個月內。
8.14064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ISO 14064包含以下三部分(范圍):
(1)ISO 14064-1:組織層次上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與報告的規范及指南;
(2)ISO 14064-2:項目層次上對溫室氣體減排或清除增加的量化、監測和報告的規范及指南;
(3)ISO 14064-3:溫室氣體聲明審定與核查的規范及指南
9.綠色工廠怎么申請?
首先工廠要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出具綠色工廠的自我評價報告。然后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評價,再向省工信委提交評價報告以及相關材料證明。省工信委進行評估確認后,即可確認國家綠色及工廠名單。
10.申報綠色工廠對企業有什么好處?
(1)可提高綠色示范企業形象、知名度和影響力;
(2)有助于提升企業對綠色制造的管理水平,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3)入選國家綠色工廠并獲得綠色工廠牌照,可作為企業環保的保護傘,享受環保免檢,冬季不限產等好處;
(4)享受國家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省級、市級獎勵資金,企業最終可得到獎勵資金可達幾百萬元;
(5)可作為企業綠色集成改造升級的基礎,享受后期更大的實惠。
11.ESG服務周期需要多長時間?
整個服務周期根據不同客戶類型和需求大概持續1個月至6個月。
12.ESG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
對于企業的投資者來說,參考ESG可以幫助他們規避投資風險,挖掘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中長期投資回報率;
對于想要上市融資的企業,上市后企業必須披露ESG報告,而上市前的IPO階段雖然沒有硬性要求,但可能遇到交易所要求提供解釋。
13.ESG投資的步驟是什么?
(1)上市公司在監管規定下按照國際組織、交易所規定、政府部門規定的形式披露ESG信息;
(2)評級公司根據企業在ESG方面的表現按照評級標準進行評級;
(3)指數編制公司根據企業的ESG評級,運用不同的策略編制相關指數;
(4)投資者參考ESG評級和ESG指數,運用多種ESG責任投資策略投資。
溫室氣體核查服務(ISO14064)
2016年10月27日,國務院發布《“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總體指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綠色低碳發展國際潮流,把低碳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主要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試點示范不斷深化,減污減碳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公眾低碳意識明顯提升。
企業實施溫室氣體核查的意義:
響應政府減排倡議,滿足法律法規要求
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提高客戶認可程度
構建低碳商業模式,樹立社會責任形象
突破綠色貿易壁壘,擴大產品市場份額
我們的溫室氣體服務:
地方政府溫室氣體核查
溫室氣體核查內審員培訓
溫室氣體核查管理能力提升
ISO14064溫室氣體核查
供應鏈溫室氣體盤查
產品碳足跡盤查
溫室氣體減排培訓
GHG盤查工具設計和使用
我們的溫室氣體核查流程:
能源管理
2017年1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其中(十二)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原則,國家、省、地市分別對“百家”、“千家”、“萬家”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重點用能單位要圍繞能耗總量控制和能效目標,對用能實行年度預算管理。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并開展效果評價,健全能源消費臺賬。按標準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進一步完善能源計量體系。依法開展能源審計,組織實施能源績效評價,開展達標對標和節能自愿活動,采取企業節能自愿承諾和政府適當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提升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水平。嚴格執行能源統計、能源利用狀況報告、能源管理崗位和能源管理負責人等制度。
我們的服務:
能源評審
能源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立
能效提升計劃二方審核
我們的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流程:
我們的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流程:
雙碳規劃
適用產品:
碳中和:在特定時期內,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移除量相平衡的狀態。
碳達峰:碳排放量在某個時間點達到峰值。
服務內容:
供應鏈碳中和
年度碳中和
頒發碳中和證書
服務標準:
《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
推薦領域:
在生產制造、電信、互聯網、公共機構、能源、金融、電子商務等數據中心重點應用領域
服務作用:
企業盡早制定和實施碳中和戰略,有利于在“碳中和”明確成為長期國家戰略時下搶占市場有利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綠色制造
全面統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到2020年,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綠色制造相關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基本建成,在重點行業出臺100項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10-20
項綠色工廠標準,建立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標準,發布綠色制造第三方評價實施規則、程序,制定第三方評價機構管理辦法,遴選一批第三方評價機構,建設百家綠色園區和千家綠色工廠,開發萬種綠色產品,創建綠色供應鏈,綠色制造市場化推進機制基本完成,逐步建立集信息交流傳遞、示范案例宣傳等為一體的線上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綠色制造服務機構。
政策要求:
《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 工信廳節函〔2016〕586號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印發廣東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粵經信節能函〔2017〕33號
深圳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深經貿信息電資字〔2017〕76號
我們的服務:
綠色工廠申報技術服務
綠色工廠第三方評價
我們的流程:
企業意向申請綠色制造-----項目小組組建-----項目啟動----標準培訓------資料收集-----差距診斷分析-----差距改善----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編寫----第三方評價機構評價報告編寫----市經信委申請-----政府答辯-----遞交國家工信部復審-----通過后公示(不通過后改善繼續申請)